html模版用數據告訴你香港的歷史 開個腦洞籌劃香港的未來


編者按

值此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格隆匯也迎來瞭成立4周年的紀念日,為此我們特別舉辦主題征文活動,邀請有識之士分享與香港、與格隆匯的故事或感悟。

本文來自會員司空,他用大量數據對香港20年的發展歷程進行瞭回顧與思考,並對香港的未來提出瞭大膽的建議。分享於此,以供爭鳴。

不知不覺間,香港已經回歸二十年瞭。在這二十年裡,我們見證瞭很多變遷。舊的逝去,新的來臨,讓我們一同瞭解香港這短短二十年的轉變。

? 香港國民生產總值

20年來,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瞭八成多。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卻達到瞭933%的增長率。如果用股票的概念去比較的話,香港這支股票可是真的遠遠跑輸大市。另一方面,香港生產總值占全國比也從1997年的17%,跌至2016年的3%。

然而,筆者認為香港生產總值占全國比的下跌,隻能證明中國的增長速度令人驚嘆,而不能怪責香港發展不順。而從人均生產總值去看,2016的數據是43528美元,遠超中國同年的數據8113美元。不過如果我們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的增長,我們卻發現香港20年的人均生產總值隻有60%的增長,與之相比,中國卻增長瞭10倍。

單從這兩個數據來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香港雖然回歸後保持經濟增長,卻並未能完全享受到中國20年來的經濟增長。筆者認為這種情況是合理的,一來香港隻是其中一個城市,與一整個國傢相比實在是強人所難,二來香港並沒有趕上這二十年的科技浪潮,卻選擇瞭旅遊業的發展。從結果來看,這個選擇很有機會是錯的。

? 服務業主導

香港是一直是以服務行業為主的社會,並且在20年來服務業占的比重愈來愈大。從政府統計處的數字可以發現,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自2000年的87.3%,上升至2015年的92.7%。從此數據可以看到,回歸後,香港的產業結構並未因此而變得多元,反而是更加單一化。而服務業裡,又以金融,專業服務,住宿及膳食服務獲最多增長。

數據源-香港統計處

台中二手廚具買賣

? 四大產業

香港著名的四大產業:金融,旅遊,貿易與物流,專業服務,在這20年亦穩步增長。

數據源-香港統計處

在2000年,四大產業隻占49.4%的本地生產總值;2015年已經超過瞭半數,達到瞭57.2%。

另一方面,四大產業的貢獻並不如大部份人心中所想的一樣,以旅遊業為主導。事實上,對香港做成舉足輕重影響的並不是旅遊業,而是負有盛名的金融業。

數據源-香港統計處

(1)金融服務

金融業自2000年起增長瞭約1.5倍。2015年,金融業就為香港帶來瞭4千億港元的生產總值。其中,銀行一直保持著6成多的貢獻。

數據源-香港統計處

就業人數方面,2000年隻有17萬人投身金融行業,其中有接近8萬人在銀行就業。2015年,有約25萬人在金融的名利場打滾,但裡面隻有10萬人在銀行工作,更多人願意投身保險以及其他金融行業,例如證券經紀,投資管理等。

數據源-香港統計處

(2)旅遊



雖然旅遊業的作用並沒有不少普通人心中想象的大,不過政府這二十年來對旅遊業的振興仍然帶來瞭作用。短短十五年內,旅遊業的生產總值增長瞭3倍,2015年時的生產總值超過1千億港元,並制造瞭26萬的就業崗位。

數據源-香港統計處

而在分類中,最大增幅的是768%的零售業。

數據源-香港統計處

(3) 貿易及物流

貿易與物流業是四大支柱裡發展得最為緩慢的行業。過去十五年,貿易與物流業隻增長瞭僅僅79%,物流業更是隻增長瞭不到四成。

數據源-香港統計處

這行業的就業人數在2007年創造瞭高峰,達83萬人,占當時香港就業總人口23%。之後的就業人數大幅下挫,2015年的就業人數比2000年的還要少一點。筆者認為這是香港作為轉口港的作用已經逐漸降低,以及因為互聯網興起而導致交流方便,從而而令配對型貿易公司,亦即隻負責配對買傢與賣傢的公司交易量大減。其中一個數據是上海港,深圳港與寧波舟山港的港口吞吐量都已經超越瞭香港港口。

數據源-香港統計處

(4) 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持服務



專業服務的增長令人驚訝。十五年來,專業服務的生產總值翻瞭一倍,無論是法律,會計,還是信息科技,工程等專業服務都有三位數的增長。但這都比不及其他工商業支持服務,例如產品設計,認證與測試等輔助其他行業的專業,雖然這十五年有88%的增長,但其生產總值可是遠超前三者。

數據源-香港統計處

數據源-香港統計處

就業人數亦顯示同樣的結果。

? 香港的未來---腦洞大開的幻想

香港目前最大的問題在哪?筆者認為,是沒有一個完善的發展方向。

在1998年,當時的香港特首董建華曾提出發展高科技行業,於大埔中文大學的旁邊興建瞭香港科學園,並在港島區建立瞭數碼港。然而,2000年科技泡沫的爆破與之後2003年的沙士風暴令此發展的方向破滅。雖然旅遊業隨後而上,但帶來瞭商機的同時,卻破壞瞭其他非零售業的香港市民日常生活。加上政治因素與地產霸權的壓逼,令香港無法找到應走的下一步。

在筆者眼中,金融業將無可置疑地成為香港未來的最大行業。

除瞭法律制度,稅制,金融基建等方面,香港最大的優勢在於內地並未打算完全開放其金融市場,而在亞洲最發達的城市中,香港與內地的關系最為密切。因此,香港的金融業能像以前的物流業一樣,成為內地與國際的緩沖帶。

筆者曾有幸聽過前香港行政會議成員,現智庫組織HKGolden50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之一林奮強先生的講座。他認為隻要香港發展好金融業,其他行業必定會隨之發展。筆者亦認為金融業能夠最大發揮香港在中國城市裡獨有的優勢。當然,香港亦應趁現今的機會,更加大力地發展各種金融分支。

而近年發展迅速的旅遊業,筆者抱持憂慮的態度。

這些年來,香港旅遊業到底是在賺什麼人的錢呢?在今年5月,香港旅遊發展局副總幹事葉貞德女士就在一北京會議指出,內地訪港人士自1997年的236萬升至2016超過4277萬。葉女士亦指出過去的內地訪港遊客「買買買」形象正在轉變,近年的遊客更傾向追求品味與文化。

香港旅遊發展局副總幹事葉貞德女士

香港的旅遊業的發展其實異常集中。遊客基本上隻知曉旺角,銅鑼灣,中環,尖沙咀等地,而其他地方的旅遊潛力卻從未發掘。而在這些旅遊勝地,卻隻會有大商場,而缺乏任何香港特色。

如果你到上面那四個地方一看,基本上除瞭旺角,其他三個地方都存在著千篇一律的商場,以及一模一樣的名牌店。

旺角的問題更大,隨著愈來愈多遊客,數量同步增長的商店卻是金飾店與藥房。前者迎接當時訪港的有錢人的需要,後者卻基本上都在賣同一樣商品:奶粉。據2015年的一個統計,油麻地,尖沙咀,旺角三地總共有494間藥房,平均每638個人就一間藥房。

當然,我們並不能將責任歸咎於訪港遊客。但是隨著大陸訪港遊客的品味轉變,旅遊業到底能不能及時轉變過來?從上面的數據亦可發現,旅遊業的增長大部份來自於零售業,也就是這些藥房,大商場的貢獻。很明顯,這些是無法吸引到近年新來的年輕遊客的到來。他們追求的不隻是物質上,更是精神上的滿足,需要的不是名貴的品牌,而是個性,獨特的文化。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史跡徑,清靜野性的南生圍美景,城區中的郊野公園,八十年代時的電影場景等,種種對他們來說就是香港的魅力。隨著時間過去,中國的大城市將會擁有更多大商場與各種名店,「購物天堂」將會不再吸引,為瞭購物而來的遊客將會大減,零售業也會受到沖擊。筆者認為這將會是旅遊業的一大難關。

文青們愛去的懷舊屋邨南山邨

? 香港優劣

香港最大的優勢和缺點是甚麼呢?筆者認為,香港本身已經是一個國際名牌,是世界上少有的國際都市,擁有足夠優秀的教育;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缺乏可用的土地。

因此,筆者認為香港未來的發展趨勢應向「脫實往虛,以人為本」八字進發。

? 脫實往虛

所謂脫實往虛,是指政府應將焦點從發展基建,轉為一些更沒有實質的方向,例如互聯網科技。

互聯網的潛力是顯而易見的,2016年全球前十大市值企業中就有蘋果,Alphabet(Google母公司),微軟,亞馬遜,臉書等科技巨頭,其中面書從無到現在僅僅花瞭14年的時間,足以證明過去這二十年絕對是互聯網的浪潮。董特首有先見之明,設立瞭數碼港與科學園,本有機會打造一個東方矽谷,卻因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而失敗,錯失瞭發展的先機。

然而遲到總比沒有到好,現今科技的進步將會變得愈來愈快,這個市場亦會愈變愈闊,從以前發展的社交功能,到現在有不同的分支:

阿裡巴巴向著全方位網上購物與金融發展,移動支付更普及到瞭幾乎所有國內大城市,而香港的八達通在1997年推出到現在,卻連一絲創新性的進步都沒有。

騰訊可以說壟斷瞭社交平臺,而且建立瞭一個全方位的網上體驗,從遊戲,社交,新聞,再不斷地投資到其他網上的范疇中,打算建立一個完善的網上帝國。

國外的公司野心就更加大瞭。Google的搜索引擎幾乎無敵手,而且近年來的黑科技愈來愈多,Alphago讓人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氣息,SpaceX更是早就向太空運輸進攻。就算是金融方面,大數據,量化交易已經不再是天方夜談。而金融科技,不正與香港的金融中心非常配合嗎?

SPACEX

筆者認為,在發展互聯網科技這方面,香港有足夠的優勢。

第一,發展互聯網科技並不需要大量的土地

土地一直是香港珍貴的資源,無論是居住,還是旅遊業,物流業都會占用大量的土地。但是,互聯網的發展是在網上,是無形又真實存在的行業。對於一間小型的互聯網公司來說,它的總部可能隻需要一間辦公室就足夠。發展互聯網科技並不會為已經非常緊張的土地供應帶來刺激。

第二,互聯網科技並不高端

筆者所指的高端是能源,運輸,軍事等國傢級的科技。這種科技不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尖端的人才以及國傢二手餐飲設備收購的援助。但是,互聯網的發展很多時候需要的是靈感,人才,信息等無形的需求。因此,投資在這個行業並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但隻要有一次成功就名成利就。

第三則是地理因素

自從錯失瞭當時發展高科技的機會後,香港在這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停滯不前。不過,在香港天水圍的對面一灣之隔的深圳南山區正是騰訊總部的所在地。

如果香港政府真要扶持科技行業,不到一小時的車程就已經有一間科技巨頭的總部,無論是合作,學習,援助都非常方便。這對重塑香港科技產業有極大的幫助。而且別忘記,雖然數碼港與科技園的計劃失敗瞭,這兩個地區可是仍然保存瞭下來可以供創業者使用。

數碼港

其實IT行業對硬件的要求其實並不高,更多的是需要人才與政府的支持,但政府對這方面的支持一直很缺乏,甚至筆者懷疑政府中其實有沒有人能夠理解這個方向的發展潛力---當中國,新加坡等地方都已經為汽車共乘立法,所謂的創新與科技局卻認為UBER「知法犯法」時,可以想象這個政府對新穎的概念並沒有太大接受的空間。

與之相比,筆者不會懷疑香港的創意會比其他地方遜色,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莫過於著名的網站9gag,一個香港人創造,主要以分享搞笑圖片的娛樂平臺,短短9年已經沖出國際,在臉書的贊好已超過3千5百萬,估值超過億元。

9gag,諧音「搞gag」,搞笑的意思

? 以人為本

踏入21世紀,最值錢的是甚麼?不是黃金,也不是股票,而是人才。所謂人才,就是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準確抓緊發展的方向,在任何一個領域都能夠闖出一片天的領導者。

微信創辦人張小龍,文藝復興科技公司主席詹姆斯·西蒙斯等正是很好的例子,前者改變瞭中國社交的新局面,幫忙騰訊完全掌握瞭國內手機社交平臺,後者憑眼光和智慧建立瞭投資界的神話。歷史上無數次證明瞭人才是如此珍貴。

那麼,香港有沒有可能成為一片專門培育人才的土壤?筆者的設想是將香港的學校打造成一個國際知名的教育品牌,為中國,以至全世界提供各領域的人才。最終的目標是香港打造成一個教育的質量保證,隻要任何一個學生能經歷瞭香港教育的洗禮後,這名學生就有足夠的能力在他的領域裡成為頂級的水平。

這個想法最開始是建基於一個事實:香港這麼小的城市,卻有多達8間資助大學!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2018年香港的八間資助大學有5間位於頭100名內。而在2016年的數據,香港大學與科技大學更是在亞洲區排在第二名與第四名,僅次於兩間新加坡的大學。

當然,QS的數據是存有偏見的,計算方法亦不是完全公允,但筆者在此提出的原因隻是想證明香港的大學並非隻是花瓶,而是有競爭力,有實力的學校。

香港大學

但有個很大的缺點是,香港的大學缺乏「必讀性」---如果想在國內追求學術,清華北大在國內的名頭自然更大,而且有國傢的資助,資質非常優良,國外更是有很多大學用諾貝爾獎去證明自己的頂尖程度;如果是追求人脈,渡金,或者隻是想學流利的英語,國外亦有很多選擇。

因此,香港的大學在實用性上處於一個夾心的位置,蕓蕓學子亦會問一個問題:「我為甚麼必定要來念香港的大學不可?」。這缺點隻能靠不斷地吸納人才,提高學校的水平,打響瞭名堂之後才能逐步改善。

說完缺點,就要說發展教育行業的優點瞭。

第一,願意出國留學的國內學生愈來愈多瞭,而香港對這些學生其實可以很有吸引力。

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IE)的報告,總共有接近33萬名中國學生在2015至2016年度於美國就讀。這些學生出國可能是為瞭更好的前途,可能是想擴闊視野,可能是追求較偏門的專業知識,但是離鄉背井的滋味相信每位學子的感受過這種辛酸。

如果他們發現瞭香港,一個既是國內,同時亦非常與國際接軌的大城市,其實擁有不亞於國外的教育水平的話,相信很多國內學生都必定願意放入考慮的名單上。畢竟,能在國內做的事,誰又會想離開呢?

第二,能夠為香港各行各業提供更優質的人才。

如果讀者曾深入瞭解香港近年來的事件,可以發現香港政府,以及一些大公二手廚具收購司,都缺乏前瞻性與足夠的思考。

舉兩個例子,香港在早幾年前仍然非常缺乏股票軟件,甚至連串流報價都需要收費。而直到2017年的現在,筆者仍然未找到一個能夠精準發掘港股的選股器,而國內的選股器早已可以精確到一個驚人的地步。

另一個例子則是更令人惋惜的八達通。二十年前發明的八達通可是全國最先進的電子貨幣系統,香港幾乎人手一張,乘車甚麼的都非常方便。可是二十年後,八達通仍然隻能在香港,澳門,廣東省使用,而支付寶隻是短短數年已經占領全國,甚至向著國外發展。

八達通

在民生方面,政府就曾鬧出「單車館外禁踩單車」,又曾出現機場更換新航空管理系統後結果新系統不斷失靈的荒謬事故。

這些例子隻是冰山一角,更令人恐懼的是香港正在墮入一個死循環---生活的壓力太大,香港能夠掙大錢的行業太少,導致大量學生都湧到這些行業中,畢業後競爭更大。而其他對社會有貢獻的行業則因為香港沒有發展空間以及沒有新血而不斷衰退,掙到錢的機會更少,導致更少學生進行這些行業。前者的例子是金融,地產等在香港發展已久的行業,以至醫療,專業人士等剛性需求,後者則是社會學,教育,甚至是康樂,園藝等課程---這些都是社會的一部份。

而隨著教育行業的發展,教育課程的水平亦會不斷提升,世界各地的學生不斷流入香港,其中可能十份之一覺得香港適合他發展的話,大行業擁有更多數量和高質素的人才可以挑選,小行業都會有足夠的新血加入,對整體社會都是有利。

? 總結

從簡單的數據可以看到,香港的經濟其實遠比大眾評論的要好,但是亦不難發現,香港的行業發展非常集中。

另一方面,金融業毫無疑問將會超過物流業成為香港的第一大產業。香港已經不是當年國內外的轉口港,而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

至於筆者提到的未來發展,誠然是有點幻想成份的存在。高科技的發展,香港已經落後瞭很多步,能不能夠追上是無法確認的事,而教育更隻是一種初步的構思,現實更是未曾出現過單是以培養人才作為一個城市的發展方針。

然而近二十年,我們可以看到時代的轉變遠遠超越人類的想象,各種無法趕上科技創新的行業都將會逐漸凋零。既然如此,讀者又何妨不嘗試大膽地猜測呢?

最後,祝願香港愈變愈好。

【作者簡介】

司空 | 格隆匯·專欄作者

技術面為主,基本面為輔

【精華推薦】

馬田: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之際,給吾兄劉德華的一封信

一個港漂“兒子”的心聲

投資之路

“數說”港股這20年

港股資訊 · 新可能格隆匯app 隆重上線

立即點擊“閱讀原文”,搶先體驗格隆匯app!


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隻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工作人員(qq:2355661089)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協商。謝謝支持!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tj158i9e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